我国传统的建筑,在立体的结构上大致可区分为三个主要部份,台基、墙柱构架以及屋顶。凡属中国的传统建筑,不论任何地区、任何时代的各类型建筑,尽管规模不同,风格相异,都脱离不了此三种架构。而其中「柱子」是一个支撑屋顶、形成立面的要素,所以「柱子」经常成为立面的视觉焦点。由于「柱子」在建筑立面中位于醒目的重要位置,其雕刻及装饰也被要求的持别严格,因此自成一套艺术体系,在建筑艺术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台湾的庙宇石雕风格主要是由大陆闽、粤一带传入,在明、清以及民国初年随着大量的移民而将闽、粤一带的建筑风格传入。中国传统建筑之发展,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人文背景的差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依其构造及外观,大致可区分为华北、华中、华南等三大系统。而台湾主要的传统建筑则是属于明末清初随移民传入的中国南系建筑之「闽、粤风格。」
一般建筑的柱子由三个部份组成:柱身、柱础、柱头。柱身即是柱的支持本体,而柱础则是指柱的基座。梁与柱之间的过渡性构造,即为柱头。最早的时候,柱头是斗形的,即所的「栌」再加上一块称为「栱」的冠板。然而「栌」和「栱」后来却演变成为梁柱间一个「三向」接合点,即为斗栱。由于斗栱不仅应用于柱头,经过长期一系列复杂变化后,独立成为一种重要构件,而脱离柱的组成。最后庙宇柱由于柱头构造过份变化,反而变成一种没有柱头的型式。所以当我们讨论庙宇石柱的组成要件,往往只提及柱身及柱础两部位。以下就由构成石柱的两大部分:柱身和柱础,分别探讨其在中国各朝代之间的风格发展。
(1)龙柱:神灵瑞兽主要来自于人们幻想的神话传说,经过时间的演变后,有些乃与宗教思想结合,尤其是受到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使其转化为具有特殊之异能,进而受到人们的信仰及崇拜。在台湾庙宇的装饰中,神灵瑞兽占有相当之地位,它反映了民族文化中的信仰、幻想,及对于国泰民安世界之企望。
台湾之庙宇传自华南,其装饰是色彩浓艳、雕饰华丽,尤其是龙柱之雕饰,更是装饰之重点。在台湾庙宇中,龙柱常是神祇身份地位之象征。所以,龙柱之雕饰,也代表了信徒对神明虔诚的表现。因此,龙柱形成了台湾庙宇建筑之一大特色。
※一柱一龙、一柱双龙:
龙身环绕柱身一圈,龙尾在上,龙头在下,取其从天而降之气势,龙头上昂,龙爪握珠。一柱一龙又可 分:A.柱身纯雕龙形,其间最多配以白云。B.柱身础亦搭配了各种的水族图案、雕刻精巧,但艺术水平却较低落。台湾庙龙柱的发展,除了其形式由简朴而繁琐外;在运用上,也演变到毫无规制的泛滥。许多庙宇更以龙柱之多寡以取胜,而不考虑其空间的安排及视觉上审美的效果,徒为夸示炫耀之目的,丧失了龙柱在庙宇中之意义和价值。
(2)花鸟柱:花鸟柱,它扮演的角色,虽不像龙柱那么庄严正式,但装饰的效果却大于其象征的意义,且位置显要,所以其装饰的表现,也就受到格外的重视。其位置多位于三川殿的后步檐柱或后殿的前廊檐柱。而花鸟柱可分:
※百鸟朝凤柱:以两只凤凰各居石柱上下两端,其间并配有牡丹及数十只的各式小鸟穿梭于花木之间。百鸟朝凤柱仅见于北港朝天宫、台北保安宫、艋舺龙山寺及三峡祖师庙。其中北港朝天宫的作品,造形较古拙,似为清代中叶之作品,台北保安宫艋舺龙山寺的作品,皆为日据时期所雕造、雕工精巧、风格成熟;三峡祖师庙的作品,则为光复后作品,雕饰繁琐,雕作华丽。
※龙凤柱:即龙头在下,凤凰居上之构图,其间并穿插人物走兽等装饰,是日据时代后所流行的一种雕饰风格,如新竹城隍之正殿檐柱。
※百鸟朝梅柱: 全省仅见于三峡祖师庙,在柱身盘绕一株粗大的腊梅,树上栖息着千姿百态的各种鸟禽,雕刻得极尽繁琐精巧之能事。梅花除了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外.且因其为国花,所以「百鸟朝梅」更含有「万邦来朝」之隐喻。
※特殊花鸟柱: 在左右方形檐柱的内侧,各刻有竹子、茶花、桂花及柳树、梅花、菊花为主之花鸟构图。它不是作整根石柱雕刻之形式,仅以单独画面之组合,在石柱上作壁堵的雕饰,如于台北保安宫三川殿后檐之柱。
(3)蝙蝠柱:「蝠」因与「福」同音,所以蝙蝠在民间传统中常作为吉祥的装饰图案,以为「招福纳祥」之象征。
台南市安平妙寿宫的蝙蝠柱,是全台仅有的一对,圆形柱身,在白色的花岗岩上,以实雕的方式,刻满了展翅飞翔的蝙蝠及衬托的云,朵以作「蝠云」之吉祥主题,并可因谐音可产生「福运」之象征意义。柱上的另一侧则刻有道光丙申年(公元一八三六年)王得禄所题「浪静风平水路均沾福泽,威灵赫渥军民尽感慈庥」之对联,使其兼具有楹联之形式。
(4)人物柱:人物柱之位置和花鸟柱之位置一样多位于三川殿的后步担柱或后殿的前廊檐柱。最早在石柱中出现的人物雕刻,应可上溯至清嘉庆,早期仅以八仙走兽作为龙柱的添加装饰。日据以后,则取材于历史演义中的战争人物,这种「人物带骑」之装饰,至今仍沿用龙柱装饰。
而人物柱可分:
※单独人物柱:不多见,仅见艋舺龙山寺及中坜仁海宫。二者皆为日据时代所雕刻,风格相近。艋舺龙山寺后殿之人物柱,为观音山石雕凿之作,其上作「郊游记趣」之主题,人物十几个,有着战袍之武士、打柴之樵夫,穿僧服之罗满,或立、或坐、或蹲,亦有骑马,推车者,其间并穿插花鸟走兽、重峦迭嶂、奇岩佳树等雕饰。
※花鸟人物柱:一面作牡丹、喜雀的花鸟组合,另面作「人物带骑」之历史故事。
(5)楹联柱:庙宇石柱中,有一种以文字为题材的「楹联柱」。其位于四点金柱、副点柱、副壁柱、回廊澹柱及门楹柱等处。因位置显要,易成视觉焦点,所以其装饰及美化作用,更形重要。楹联柱的形式,是先书写在木、竹板之上,再悬挂于柱上。悬挂式的楹联通常有三种主要样式:
※抱柱联:图弧形木板,如艋舺龙山寺正殿过水。 ※君联:竹子外形,如中坜仁海宫中庭回廊。 ※蕉叶联:蕉叶形式。
综观上述,龙柱虽是庙宇中主要的石雕柱,但其它的花鸟柱、蝙蝠柱、人物柱及楹联柱等亦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们的形式,虽不像盘龙柱有明显的风格发展,但大抵可以看出:早期的作品,形式较为简扑;近代的发展,则题材较为丰富,雕工精细,但艺术水平却愈为低落,有的甚至以油漆绘出雕刻的的轮廓,以求醒目,但画蛇添足,反而破坏了石雕柱原有的材质及形式之美感。
柱础的基本造形与式样:
柱础的雕饰纹样,运用很广泛,也很自由。大致说来,除了圆柱形及圆鼓形外,其外形由上至下,均由顶、肚、腰、脚等四部份组合而成。 如下图:
※圆柱形:柱础与柱身的形状相同,粗细一致,其表面通常平素而不施纹饰,为清初早期之风格。在台南祀典武庙及彰化孔庙,皆有此种形式之柱础。
※圆鼓形:因形状似鼓而得名,其轮廓上下略窄,中间凸出如鼓状。此类柱础在台南开元寺、台南孔庙、台南报恩堂及祀典武庙都尚有存在。另一种上宽下窄,肩部凸出的「变体圆鼓形柱础」。在台南开元寺、台南报恩堂、北港朝天宫及新庄广福宫等处尚有此种柱础。
以上两种圆鼓形柱础,均为清朝早期的流行风格,造形古拙,雕饰典雅。一般在上下缘常有钉帽纹饰,或在上缘的柱顶作浅浮雕的图纹装饰。中间凸出的部份,通在表面区分为四或六个间隔,其间再施以花草雕饰。但亦有不分间隔,而作整体之纹饰。
※莲瓣形:自东汉佛教东传之后,从此佛教的装饰艺术对往后柱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常将柱础雕饰成如覆盆莲花的装饰,这种类似佛教「莲花座」之造形,即是宋代所谓的「宝装莲华」。古代的莲瓣柱础多作覆盆式的铺地莲花,其莲瓣较为写实且富变化。此种古式的覆盆莲花,在鹿港龙山寺山门的柱础,尚可见到。唐代、宋代仍以覆盆莲花的式样为主,但唐代的莲花较六朝初期的略为肥短;宋朝的柱础则式样变化更多雕刻也更细。台湾庙宇中常见的莲瓣形柱础,其造形已不同古制,并有束腰及及底座的产生,在上端凸出的肚部作莲瓣雕饰,其莲瓣以圆弧收齐上下唇缘,而呈现上下对称的长椭圆形。整体造形类似南瓜,所以又称为「南瓜形柱础」或「瓜瓣形柱础」。
※扁圆形:其外形取法于「圆鼓形」,收上、下肩而成。另有一种作「直线扁圆形」,即是中间凸出来的础肚,不作圆弧形变化,而作直线的形状。扁圆形柱础,通常在础肚部份,划分成等分间隔,于间隔内再施以图纹雕饰。但万华祖师庙,在其础肚,即未分间隔施予图案。
※大小弧瓣形:外形类似扁圆形,在凸出的扁圆部份,区分成大小不同宽度的弧形面积,一般分成大小各六等份或八等份。并在各大积的圆弧内,施以纹饰雕刻。分为大小各八等分的大小弧瓣柱础,其大面积的圆弧内,以隔一个重复图案的方式予以雕饰,在其础顶的花饰亦相当别致。
※四方形:柱础分成四面,呈正方,在上凸出的四个面,作图纹雕饰。另有一种「圆弧四方形」的柱础,其形状是在原先垂直的四个面,作圆弧形的变化。还有一种较特殊的四方形柱础;其形式类似台基,中间有束腰,四隅常作竹节柱的形状,在四柱间并施以相同或不同的纹饰。与地面接触的底部,其四边作「柜台脚」的底座,以承托柱础,而成为一个形式完整的台基。新庄广福宫,为「圆弧四方形」的柱础,在原先垂宜的四个面,作圆弧形变化,但无花纹雕饰。万华祖师庙正殿右侧门柱,只有一面可见,其余埋于壁中。
※六方形:柱础上段区分为六个面积相等的面,而呈正六方形,每个面并施以雕饰,其下与地面接触的础触,通常作六方形或圆形。
※八方形:柱础的上段呈正八方形,并且在面积相同的每个面上,施以图纹装饰;或作平素而无雕凿者。在下段常作八方形或圆形的柱脚。在庙宇中,「八骏马」主题常用于八方形柱础之雕饰,与「八宝」等器物配合运用。艋舺龙山寺及万华祖师庙玄关之龙柱,两者皆为八方形柱,下段作八方形柱脚。而新庄广福宫,为八方形柱,下段作圆形的柱脚。保安宫的这个八方形柱十分特别,除了以圆形作柱脚外,在础肚的地方亦加以变化,使八面的中间皆凹向内,而使八个角更为明显,呈星形。
在六方形及八方形的每个面,常作对称主题的雕饰,譬如,八方形柱础,通常以佛教或道教的「八宝」、「暗八仙」配合「八骏马」之主题,作间隔式的纹饰安排,且常是两个柱础作成对的设计。
台湾庙宇的柱础纹饰相当丰富,除了花草、龙凤、狮兽、化生之类,也有以琴、棋、书、画等文房器具,配合「八骏马」或花鸟题材;如淡水福佑宫柱础纹饰。除此之外,台湾柱础纹饰还融入了道教思想、民间信仰及反应风土民情与时代背景的各种装饰题材,有具象的写实纹饰、有抽象的图案装饰,包括防灾象征之题材。在这些题材的背后,都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