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13600782571
邮箱:
地址: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德惠路1号A区会馆副楼9楼
九龙星园林古建工程技术操作规程(二)
作者:福建泉州市九龙星石材有限公司
日期:2022-05-17
浏览:123
第五章 石作工程 |
5.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雕刻构件应首先制作样品,经检验合格后再成批制作。 5.0.2工程所用石料材种应符合设计要求,维修工程用料应与原有石料一致,并不得有裂纹、隐残、杂色等疵病。 5.0.3剔凿石料时应戴好防护眼镜并适当围挡,防止石渣飞溅伤人。施工中要及时清运碎石、石碴,做到每日活完下脚清。 5.0.4搬运石料的木杠、绳子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不得带有伤残隐患。搬运时要听号子统一行动,缓起缓落防止伤人。 5.0.5安装就位的构件楞角处应用木板包裹保护,防止磕碰致残。同时应注意保持石面清洁,防止灰浆或油质液体等污染石面。 第一节 石料加工 5.1.1施工准备: 按设计要求选定石料。维修工程用料应与原有石料一致。选好后确定石料看面备用。 5.1.2主要工序: a)、在石料看面上定平放线,凿去多余部份,称为打荒。其它各面均按此法,在规格尺寸以外1~2cm处弹出墨线,把线以外的石料打掉。然后再装线抄平、砍口、齐边,找好戗,背碴后进行刺点、打糙道、找平整。 b)、石料基本形状打成后,根据要求在露明各面进行砸花锤、剁斧、打细。有磨光要求的加工面,免去打细道工序,且不宜刺点和砸花锤,以免在石面上留下印痕。 5.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六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二节 石料安装与砌筑 5.2.1施工准备: 检查核对石材构件,验校构件垫层的标高、位置及强度。 5.2.2主要工序: a)、台基各石构件均应按规矩拉通线安装。台明等构件在制作时宜留出“橇口”,就位前铺坐灰浆,按线用撬棍将构件点撬找平、找正,打“背刹”垫稳,然后用大麻刀灰勾严石缝,留好浆口,分三次灌浆。每次灌浆间隔两小时为宜,最后将橇口剔剁随平,把石面冲刷打点干净。 b)、墙体石构件随砌随安装。栏杆石构件按榫、窝、槽就位。池、湖驳岸石安装,除铺坐灰浆外,各料石相互间应用铁银锭连接。其它各石构件安装时,均应在关键部位隐蔽处用铁拉扯、铁锯子进行加固。 c)、毛石砌筑时应按线铺灰浆,内外同时进行。内外石相互穿插搭接,垫稳垫实,空隙处用灰浆、块石填好砸严。同层石材长短与灰缝应相互交错,上跟线,下跟墙,不得有三角缝、咬牙缝、重缝。高、长每间隔80cm应用一通石拉结,上下层拉结石应相互错开。墙面勾缝按设计要求作阴缝、平缝或带子缝。 5.2.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六章第二节的规定。 5.2.4注意事项: a)、正在砌筑中及当天砌筑的毛石砌体严禁雨淋,遇雨时必须妥善遮盖。 b)、毛石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m。 第三节 石活化学保护 5.3.1施工准备: a)、 根据设计要求备好所需的化学液剂,校核出厂合格证及注意事项和实验报告。 b)、操作前应做好围挡屏蔽,防止风吹、日晒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5.3.2主要工序: a)、用竹片刮去石材表面的苔藓等附着物,用硬鬃毛刷除去石面上粘附的灰尘和污物。 b)、根据所用化学材料特性,用清水或稀释酒精等挥发性液剂清洗石面,然后用粘结剂粘好断裂部位,补好残缺。 c)、按要求刷涂、喷涂或灌注化学液剂基层和保护层。 5.3.3质量要求: 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六章第三节的规定。 5.3.4、注意事项: 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手套。根据化学材料性质,必要时戴好防护口罩。 第四节 石活补配维修 5.4.1施工准备: 检查记录石活的残损状况,备好补配的石材及辅料。 5.4.2主要工序: a)、表面局部酥碱严重处应剔凿干净后按原样补齐。石材断裂应清理干净后用“焊药”或高分子材料粘接剂进行粘结。石活位移、头缝空虚者应点撬归位,扫净浮土,用水湿润后重新勾缝灌浆。 b)、石构件残缺,位移严重时,可局部或全部拆除,进行补配归安,添配铁活加固,刷道见新。或按设计要求涂刷高锰酸钾溶液做旧,用清水冲净浮色,再涂黄泥浆一遍,干后扫净。 c)、毛石砌体臌闪,坍塌,应拆至完好墙身处,重新垒砌。料石砌体重砌时应加铁活拉固。 5.4.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六章第四节的规定。 |
第六章 砖料加工工程 |
6.0.1施工前操作人员应了解所加工砖料的使用部位及传统作法要求。以能排出好活为准,确定砖的加工尺寸。异形砖应根据需要做好样板备用。 6.0.2所用砖料的规格、质量、品种必须符合文物建筑规定或设计要求。 6.0.3 使用机械加工时,应注意作好防尘工作,防止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6.0.4搬卸砖料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磕碰砖楞或挤伤手脚。 6.0.5砍磨加工后的砖料,应在平整干燥处分垛码放,防止磕碰和积水浸泡。雕刻好的花砖应垫刨花或麻片装入木箱内妥善保存。 第一节 直趟砖料加工 6.1.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备好砖料,支搭罩棚,砌砖桌子。按墙体“好活”定尺寸,砍制“官砖”。 6.1.2主要工序: a)、地面砖(盒子面、五扒皮) 1)、用刨子铲刮看面,并用磨头磨平。 2)、用平尺和钉子在看面的一边画一条直线,并在线两端侧面上分别向底面引画包灰线,包灰尺寸以 3mm为宜。 3)、用扁子和木敲手沿看面直线凿去多余部份,再用刨子或斧子“过肋”找包灰。 4)、用方尺和钉子在看面的另三条边上找方正画出三条直线,分别“打直”、“打扁”过肋找包灰。 5)、用磨头磨平四面肋,并按“官砖”尺寸磨出转头肋。磨好后用“官砖”看面朝下与该砖看面相对贴实推晃,检查校看面的平整程度,或贴尺检查。 6)、淌白地面砖稍磨看面,再铲磨四肋,不砍包灰。但四个肋要互成直角。 b)、墙面砖 1)、干摆墙砖料作五扒皮,要看面平整,相邻四肋砍磨包灰。城砖包灰约 6mm,停泥包灰约 4mm。丁头看面砖包灰,只砍砖长的6/10。 2)、丝缝墙砖料作“膀子面”,即砖的上面肋铲磨为平面,不砍包灰,与看面成直角。 3)、凡各墙转角处的“转头砖”,须铲磨两个看面,并视不同情况作“五扒皮”或“六扒皮”。 6.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二节 杂料砖加工 6.2.1 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算料备砖,支搭罩棚,砌砖桌子,砍制“官砖”,套出样板。 6.2.2 主要工序: a)、檐料砖按照“官砖”形状、尺寸分层加工砍磨,包灰转肋宽度应大于出檐尺寸。丝缝膀子面砖应按平面肋朝下放置进行砍磨。 b)、杂料砖分别按“样板”进行加工砍磨。搏风砖铲磨一个看面,过两个肋并互成直角,在背面与上面肋作揪子眼相通。影壁、廊心墙砖料上肋里口要凿木人口。 6.2.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第二节的规定。 第三节 砖雕 6.3.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雕刻纹饰和图案,砍磨加工所用砖料。 6.3.2主要工序: a)、按设计用笔在砖面上画出所雕刻的图案,多件相同的雕刻可用谱子拓画,并用小錾子细耕一遍图案,钉去形象以外的部份,直至达到立体形象轮廓的要求。 b)、用錾子沿花饰图案侧面进一步细致剔凿,再雕刻图案细微处及看面,先深后浅,用细錾子清地整平,最后将图案内外粗糙处磨平磨细,用“药”补好砂眼,用砖面水将图案揉擦干净。 6.3.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第三节的规定。 |
第七章 地面铺墁工程 |
7.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大面积铺墁时,应首先做出样板间(段),经检验合格后再正式铺墁。 7.0.2施工前应对材料,工具进行检查。 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经砍磨加工的砖料,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第一节的规定。 7.0.3装卸运输成品砖件时,要采取衬垫麻片等保护措施,防止磕碰砖件楞角或挤伤手脚。 7.0.4操作中使用电动工具时,应经试运转正常后再操作使用。使用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机械操作规程。 7.0.5操作完成后应注意作好成品保护,适当围挡并悬挂醒目标志。铺墁完成的地面严禁堆放物料和随意上人走车。 第一节 砖墁地面 7.1.1施工准备: 按照实际落空尺寸计算排砖趟数与每趟的砖数,边角及与其它构件相交处有不规则空缺时,应制作样板并按样板砍磨加工,同时备好相关辅料。 7.1.2主要工序: a)、细墁地面 1)、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垫层处理,抄平,找泛水、在四周墙上弹线。 2)、依照四周平线拴好室内中心十字线,确定坐中趟位,向两边样趟(排砖趟),“破活”平均排在左、右两端,总趟数应为单数。 3)、按方砖坐中规矩,“破活”平均在前后端,墁好中间趟。同时在左、右粗墁一趟,称为冲趟。 4)、按两端冲好趟的砖缝拴卧线,打鸡窝泥、墁砖。砖面应平顺,砖缝要严密。 5)、把砖揭起,补泥浇浆,在砖的两肋上刷水、抹油灰,然后重新墁好,用墩锤“叫”平,再戳动挤缝,做到缝严跟线。 6)、铲掉挤出砖面多余的油灰,然后用磨头磨平相邻的砖楞。再按卧线磨齐侧肋砖楞,称为刹趟。 7)、全部墁好后,用砖药补好残缺、砂眼,再墁水活擦拭干净。干透后用生桐油钻生。 b)、糙墁地面 1)、粗铲砖面,砍肋找方,不作包灰缝。 2)、处理垫层,样趟、冲趟与细墁相同。 3)、拴卧线,打泥坐浆,墁砖。 4)、用白灰将砖缝守严扫净。 7.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二节 墁石子地面 7.2.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选定石子粒径,将石子洗净晒干,备好相关辅料。 7.2.2主要工序: a)、做好基层处理,抄平、找泛水,钉水平栓线桩。 b)、栽好牙子砖,按设计图饰摆好砖条或瓦条,要求上口齐平,并用水泥砂浆堆稳下脚。 c)、在砖条、瓦条间填抹水泥白灰砂浆。灰浆表面距砖、瓦上口尺寸,应为石子粒径的50%左右,并按纹饰码嵌石子,拍压平实。 d)、待砂浆初凝后,用毛刷沾水将卵石刷净、擦干。 7.2.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第二节的规定。 第三节 现浇混凝土仿古地面 7.3.1施工准备: 将基层清理干净,按设计标高抄平并在四周弹线,有泛水时将泛水同时找好弹出。按设计要求备好水泥、豆石、粗砂等材料。 7.3.2主要工序: a)、提前一天对基层表面进行洒水湿润。 b)、铺浇混凝土前在湿润过的基层表面刷一道1:0.4素水泥浆,然后贴灰饼、冲筋(间距1.5m),随后铺细石混凝土。 c)、铺细石混凝土后用长刮杠刮平,振捣密实,表面塌陷处应用细石混凝土补平,再用长刮杠刮一次,然后用木抹子搓平。 d)、将1:1水泥砂子干灰面均匀撒在细石混凝土面层上,待灰面吸水后用长刮杠刮平,随即用木抹子搓平。 e)、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轻抹压面层,把脚印压平。 f)、第二遍抹压:当面层开始凝结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二遍抹压,将面层上的凹坑、砂眼和脚印压平,然后按设计要求在地面上弹出仿砖缝线。 g)、第三遍抹压:当抹压不出抹子纹时,用铁抹子进行第三遍抹压。此时抹压要用力稍大,将抹子纹抹平压光,同时比靠尺板用竹片或抹子划出砖缝。压光的时间应控制在终凝前完成。 h)、地面交活24小时后,及时洒水养护,以后每天洒水两次,连续养护7天。 7.3.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第三节的规定。 第四节 地面补配整修 7.4.1施工准备: 按照地面碎裂、残缺情况确定局部揭墁或全部揭墁,备好补配砖料及辅料。 7.4.2主要工序: a)、补配砖地面应首先按原样做好记录,然后揭除残损地面,清除砖上灰迹,补作残毁垫层,抄平,找泛水,弹线,按原地面作法补配新砖,细墁或糙墁地面。 b)、石子地面补配或重墁时,应事先绘出大样图。所用石子、片石的形状,粒径和色泽应尽量与原地面一致。重墁时可使用水泥白灰混合砂浆替代传统使用的白灰砂浆。 7.4.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第四节的规定。 |
第八章 砖墙砌筑工程 |
8.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根据设计尺寸排出丈杆,校验各部尺寸。 8.0.2施工前应对所用材料,工具进行检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经砍磨加工的砖料,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七章的规定。 8.0.3各部位砌筑前,应首先核对该部位的轴线,标高尺寸,检验无误后,方可开始砌筑。必要时,应提前做出样板间(段),经检验合格后再正式施工。 8.0.4装卸运输成品砖件时,要注意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磕碰砖件楞角或挤伤手脚。施工中须注意作业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8.0.5操作完成后应注意做好成品保护。特别是拆除脚手架时不得碰撞墙面,施工通道两侧2m以下的阳角和墙面应使用木板、塑料薄膜等材料妥善围挡,防止磕碰及脏污。 第一节 基础 8.1.1 施工准备: 核对设计图纸总、分尺寸及与各部结构关系,结合传统作法,校核调整各部位尺寸。其地上、地下尺寸交圈无误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砖料加工,备好灰土,灰浆料及分间丈杆。 8.1.2主要工序: a)、确定建筑物方位,砌线墩定出轴线,加肥槽放坡撒灰线放荒,确定开挖槽坑尺寸。 b)、在荒线以外相对槽沟两边钉龙门桩,按设计要求确定台平,用水平仪测画到龙门桩上,然后钉龙门板,板上皮应平直,与桩上台平线在同一平面上。 c)、在板上皮拉线勾方,用经纬仪测定柱网轴线,在龙门板上皮做出标记,再掰升画点,钉小钉确定台基轴线。以台基轴线为准分别向两边度量出槽、基、墙、墩里外皮尺寸,并用笔在龙门板上标记清楚。 d)、开挖基槽。拉角线下翻尺寸找平清槽底,素土夯实,按设计分步打灰土或浇注混凝土垫层。再拉角线将"中"用线坠引至灰土或垫层上面,用丈杆度量出面宽及进深方向的各分间轴线,同时弹画出磉墩及栏土的内外皮线。 e)、依线码磉墩至柱顶石下皮,掐砌栏土至土衬时,回填槽坑,分步夯实灰土和回填土,再拉通线找平正、安放四角埋头石,包砌台明、卡拦土。 f)、包砌台明至阶条石下皮时,拉柱顶石鼓镜上皮通线,先稳柱顶石,柱顶盘应与台平一致,鼓镜高出台平。其后拉线安放四角好头石及各面阶条石,如与柱顶石相碰应剔凿阶条石,然后背刹、锁口、灌浆。再分步回填夯实房心土至地面砖垫层下皮。 8.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一节的规定。 8.1.4注意事项: a)、钉龙门桩时,应考虑选在推车走人、堆放槽土以外不易碰撞、掩埋的地方。 b)、基础砌筑完成以前,必须保护好龙门桩、龙门板,施工中不得碰撞。砌筑完成,经检验无误后,将轴线、台平引画到台明墙和阶条石上,作为上部结构施工的基准。 c)、雨季施工时,坑、槽四周应做好挡水土梗,防止地面雨水流入。 第二节 干摆、缝子墙砌筑 8.2.1 施工准备: 根据所砌墙体的尺寸检查校核所需用的砖料及辅料。 8.2.2 主要工序: a)、干摆砖墙 1)、清扫基层,弹出墙线,检校平整,剔梗抹坑,衬好底脚,排砖样活。 2)、两端栓立线,注意升向一致。横向栓卧线、罩线。卧线摆砖用,罩线贴尺用。 3)、依线干摆第一层砖,多做三顺一丁,后口背刹,不得长出砖外或重叠,再用平尺竖起,上下贴线,逐块检校调正砖的上下楞,并横向贴尺检校该层砖的整体平面。 4)、墙体里外皮两面干摆中间填馅,一面干摆后手背里,均应与干摆砖同步进行,但不宜紧挨,并留适当“浆口”。 5)、用生石灰浆顺浆口灌浆三遍,第一遍较稀灌半口浆,并用磨头磨去上楞高出部份,刹趟使上楞平直。第二遍浆稍稠,第三遍浆局部补亏“点落窝”。其后用麻刀灰将灌过浆的地方抹住。 6)、以上各层干摆时,均应做到“上跟线,下跟楞”,一层一灌,三层一抹。整体墙面完成后,用磨头将砖缝突出部份磨平,用砖药补平残缺、砂眼。待整体建筑物竣工时,用磨头沾水揉磨整体墙面,同时用刷子沾水将墙面刷洗干净,达到墙平缝清。 b)、丝缝墙 1)、墙体使用膀子面砖,膀子面朝上放置。背里、灌浆、抹线与干摆墙相同。 2)、砌筑时不背撒,不刹趟,外口挂老浆灰,里楞侧楞打灰墩,砌好后刮去挤出的余灰。 3)、打点墙面,用平尺和竹片耕缝,重在横平竖直,深浅一致。 8.2.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二节的规定。 8.2.4 注意事项: a)、灌浆要稳要匀,不要过量,防止将砖撑开。 b)、打点墙面不要用青灰浆,月白浆涂刷,以免弄脏弄瞎墙面。 第三节 淌白及糙淌白墙砌筑 8.3.1 施工准备: 按照所砌墙体的要求及体量,备好淌白截头或淌白拉面砖料及灰浆料。 8.3.2 主要工序: a)、淌白墙用淌白截头砖砌筑,砖的外口及底面楞口打老浆灰灰条。缝子宽度及灌浆等做法与丝缝墙相近,打点墙面只耕缝扫净,不墁干活、水活,不用水冲。 b)、糙淌白墙用只砍磨一个看面的淌白拉面砖砌筑,用月白灰打灰条,缝子稍宽,约为4~6mm,其他作法与淌白墙相同。如有描缝要求,可先将缝子打点好后,用毛笔沾烟子浆沿平尺贴灰缝描黑,要求宽窄一致,中正平直。 8.3.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三节的规定。 第四节 糙灰条子墙砌筑 8.4.1 施工准备: 按照所砌墙体的要求及体量,备齐砖料及辅料。 8.4.2 主要工序: a)、糙灰条子墙用不经砍磨的砖料砌筑,用月白灰或白灰膏打灰条,然后灌浆。灰缝宽一般为5~8mm,砌筑时应“糙活不糙线”,做到整体墙面平整洁净。视平面以下,砖的好楞朝上;视平面以上,砖的好楞放在下面。最后划缝时,要用力均匀,深浅一致。 b)、灰砌糙砖墙应满铺灰浆砌筑,灰缝可大些,但不得大于10mm。打点墙面勾缝用小麻刀灰,作凹缝,“打水茬子”,颜色为深月白色或白色。 8.4.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四节的规定。 第五节 碎砖墙砌筑 8.5.1施工准备: 按照所砌墙体的要求及体量,备齐砖料,闷好掺灰泥。 8.5.2主要工序: a)、墙两端按“升”向要求栓好立线,中间横向栓卧线。卧线只控制墙体碎砖出进,不管砖楞高低。 b)、按线在底面满铺掺灰泥,用瓦刀打开,抹边口倒立面,里外皮同时依线码碎砖头,砖与砖挨紧,不打立缝泥。 c)、里外皮中间用掺灰泥、小碎砖“填馅”,然后用泥抹平“填馅”上口,再进行下一层砌筑。 d)、每层间隔50~60cm须有一块整砖按丁头码放,拉结里外皮。还可采用间隔一定高度,满铺一层丁砖的砌法。 e)、砌完每层砖时,用瓦刀斜向紧贴上下砖面,沿墙体均匀用力勒抹泥缝,做到深浅一致,泥缝平整光洁。 f)、砌碎砖墙重在选砖,随砌随选,眼到手到,恰当选定碎砖码在墙上。选砖直接影响到砌墙的速度、质量和美观。 8.5.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五节的规定。 8.5.4 注意事项: a)、使用碎砖较干时,应适当浇水将砖湿润后再砌筑。 b)、正在砌筑中及当天砌筑的碎砖墙严禁雨淋,下雨前必须盖好。 c)、推车运砖不得猛推猛拐,猛力倾倒。不得站在墙上走动或操作。 第六节 砖檐、搏风、腿子、冰盘檐、梢子、须弥座等砌筑 8.6.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校核加工好的砖料,并备齐灰浆,翻好尺寸,确定各部位置。 8.6.2主要工序: a)、砖檐按其形式和等级、位置不同,通常采用“干推”、“丝缝”、“满铺灰”等砌筑方法。砖的排列常用三顺一丁、一顺一丁。每层砌好后,先砌压后砖,再砌上层檐砖。砌筑时下楞栓线找顺直,不得敲打,满铺灰作法可轻轻揉挤砖就位。转角处同高时打割角,不同高时刻靴头,山尖处前坡压后坡。全部砖檐砌完,最上一层砖的上面和后口里面要及时抹麻刀灰苫小背,以增加檐子整体稳定性。下砖檐重要的是计算总高和总出尺寸,确定好头层檐的位置,宁可稍高一点,不可定位太低。 b)、博风砖稳在山尖拔檐砖上和金刚墙外面,按用砖形式分为整砖博风和散装博风二类。熨博风时,先稳好博风头与脊中分件,再栓“浪荡线”控制出进。博风砖加工时所过的两肋,一面朝下,一面朝山尖放置。朝下肋的两端需稍稍磨去一些,以适应山檐的囊度。朝博风头的荒肋,为碰缝严密应现场用方尺样活掐尺寸加工。砌到山尖时,量出插旗尺寸,即时砍磨安装。装齐后用铜丝或镀锌铅丝穿好每块砖的揪子眼,在椽子上钉小钉拴紧,然后灌浆,用麻刀灰抹平上口,将砖外面擦拭干净。 c)、腿子是山墙两端檐柱以外的部份。砌筑方法、砖料、灰浆、层数与山墙相同。腿子本身分为下碱、上身、盘头或墙帽三部分。从台明石外边往里退出小台阶尺寸,即为腿子迎面外皮位置。硬山山墙腿子迎面定位还要考虑上面盘头天井尺寸,以作好活为原则,可适当调正定位。腿子外侧面与山墙外皮在一条直线上,里侧面按檐柱头中线加花碱尺寸为下碱里侧面位置。砌筑时拴三条立线,其中迎面两条角线向进深方向正升,另一条山墙外皮曳线向面宽方向正升,如旁边另有山墙相挨,曳线可不拴成升线。 d)、冰盘檐分为四至七层作法。有直檐、半混、枭砖和盖板的为四层冰盘檐,在混砖、枭砖之间加一层炉口的叫五层冰盘檐,在直檐砖上做一层连珠混的称为六层冰盘檐,七层冰盘檐在枭砖和盖板之间多一层砖椽子。砌筑方法常“干推”和“丝缝”作法。 e)盘头又称梢子,是硬山腿子出挑与连檐交圈的部份。一般做五盘头,其中有荷叶墩、混砖、枭砖、头层盘头和二层盘头,上面做戗檐。如在混砖和枭砖之间加一层炉口的称为六盘头。各层出挑不一致,均可适当调整。枭砖出挑最多,但不超过一砖半厚。两层盘头出挑最少,合出不超过一砖厚,甚至可以更少,各出挑四分之一砖厚。戗檐下脚搁在二层盘头砖外楞上,上面搭在连檐里皮,与连檐上口齐平,其“扑水”倾斜角在45°至80°之间,以盘头整体出挑优美顺畅为佳。两层盘头侧面还须分别拔出山墙外皮,与山尖两层出檐砖打割角交圈,交圈处上面安装博风头,在侧面挡住戗檐砖、连檐、瓦口。盘头内侧面称为象眼,俗称腮帮,砌装方法随腿子上身,砖的立缝须适当调正。 f)、须弥座各层出进、薄厚及整体平面与总高,应按照设计要求或原建筑形式确定。它是一种下面分层放脚,上面分层出挑,中间腰部四周收进的砖砌体,常用作小型独立建筑的下面底座部份,如影壁、佛像等。砌筑方法有干摆、丝缝和糙砌抹灰三种,各层放脚和出挑作法可参照冰盘檐作法。大型殿堂的露明台基为须弥座时,常用石材砌筑,作法应按照传统石作要求进行。 8.6.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六节的规定。 第七节 廊子、影壁、月亮门及落堂槛墙的砌筑 8.7.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算料备砖砍磨加工,放线定位。 8.7.2主要工序: a)、廊心墙下碱作法与山墙下碱一致。上身分软活、硬活两种作法,软活糙砌抹灰,硬活常作方砖心,方砖坐中横向排出好活,竖向为排出好活可适当调整下碱高度,四周砌立八字,拐子和搭脑,里圈砌线枋子,上面横向做小脊子,两端雕象鼻子。砌筑时里外面同时进行,用灰稳好看面砖把木人卡在看面砖后手的口子里,再压木人,分次灌浆,最后打点墙面。 b)、影壁按其所用材料及形式位置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其本身可分为底座、上身、瓦顶三部分,底座形式常砌须弥座,上身为立八字、拐子、搭脑内套线枋子,里面作各种心墙或雕刻。瓦顶与上身之间用砖檐过渡,琉璃影壁常用琉璃仿木构件过渡,作法及灰浆应分别按砖砌和琉璃作法进行。 c)、月亮门应先按设计要求起拱放样,依内、外径尺寸差别,确定楔形券砖尺寸及数量,并进行砍磨加工。券砖数量宜为单数。砌筑时先稳好过门石,在上面架立木制券胎,券胎一般只支上半部,下半部为圆形时?quot;抡杆",非圆形时用样板砌筑。操作时从两端开始,最后放合龙砖,待交圈合拢后,背刹灌浆,再砌墙体。如非干摆作法,宜用灰浆满铺满挤砌筑,砌完后在上口用石片背刹,然后灌浆。券胎也可采用搭砖抡园、抹泥灰的方法现场制作。 d)、槛墙是窗扇风槛、木榻板以下的墙体,形式多种多样,砌筑方法与山墙下碱一致,两端砍八字柱门,层数以单数为佳。落堂槛墙四周用大枋子,里圈作线枋子,中间膛面常用方砖心作法,木人拉结,灌浆粘牢。 8.7.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七节的规定。 第八节 抹灰 8.8.1施工准备: 清理墙体下脚绑搭抹灰架子,按照设计要求及传统作法备齐灰料及浆料。 8.8.2主要工序: a)、清理墙面堵脚手眼,浇水湿润墙面。 b)、用大麻刀灰抹底灰两遍,以达到抓紧墙面找平为主,不用轧光。内檐用煮浆灰(灰膏),外檐常用泼浆灰。 c)、用大麻刀灰罩面一遍。分段抹灰时边缘处要刹槎子,越薄越好,以便于接槎。抹灰时要痕迹轻浅结合牢固。操作时“当间走直线,两边抹子转”,走直线为找平整,抹子转好刹槎子。 d)、待灰面稍凝时,用木抹子找补搓平灰面,再用小轧子伸展大直线赶轧,一般轧两至三遍,赶光轧亮以不皱活为好。赶轧时应掌握火候不得用轧子尖小碎纹来回赶压,以免造成皱活糊活。 e)、有刷蒙头浆要求时,按设计调好色浆,作法应“横刷竖盖”,头遍横刷,二遍竖盖,走刷直顺,用力均匀,干后整体一色。 f)、为使灰层与墙体粘结牢固,传统作法有在抹灰前钉麻揪或压麻的作法,现代有钉钢丝网抹砂子灰打底找平的作法,应视设计要求确定。 8.8.3 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八节的规定。 8.8.4注意事项: a)、在已做地面室内抹灰时,应顺墙根处铺垫薄木板或薄膜,以免弄脏或磕碰地面。 b)、抹完灰后应及时清除粘在木构件上的灰渍并刷洗干净。 第九节 墙面修补工程 8.9.1 施工准备: 按照墙面修补部位及工程量,搭好脚手架,备齐砖料和灰料。 8.9.2 主要工序: a)、墙面酥碱:用凿子和铲刀将酥碱处剔除干净,按原砖块尺寸数量砍磨加工后,用水泥砂浆原位镶嵌牢固。酥碱较轻时,剔除干净后,可用乳胶掺中灰仔补抹平整,按原墙做缝子。 b)墙面灰层臌闪脱落:先将旧灰皮铲除干净,用水浸湿墙面,按原作法厚度补抹灰层,赶压坚实。 8.9.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八章第九节的规定。 |
上一篇: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
下一篇:
园林景观取名总汇
相关文章
- 2023-02-14 双层惠安芝麻灰八角凉亭建成
- 2022-09-03 禅意景观石雕小沙弥样式图片大全
- 2022-08-26 欧式石材罗马柱 别墅大理石罗马柱
- 2022-08-19 罗源青石雕龙柱 寺院盘龙柱雕刻
- 2022-08-05 广场石材栏杆定做 石雕栏杆雕刻——晋江吾悦广场